圣经目录
旧约
新约
温馨提示:阅读圣经前建议先看一下本卷书的简介,如果想直接阅读请点击上面的章数即可!

约伯记

大纲

壹 散文体序言:急难(1:1~2:13)

一 约伯,一 个完全正直、敬畏神的人 (1:1~5)

二 耶和华与撒但的对话,以及随后临到约伯的灾难 (1:6~2:10)

三 约伯的三 个友人来访 (2:11~13)

贰 约伯与他三 个友人的对话:寻求理性的解答 (3:1~31:40)

一 第一 轮对话:神的义 (3:1~14:22)

1 约伯咒诅自己的生日 (3:1~26)

2 以利法的应答(4:1~5:27)

3 约伯的反驳 (6:1~7:21)

4 比勒达的应答 (8:1~22)

5 约伯的反驳 (9:1~10:22)

6 琐法的应答 (11:1~20)

7 约伯的反驳 (12:1~14:22)

二 第二 轮对话:恶人的命运 (15:1~21:34)

1 以利法的答复(15:1~35)

2 约伯的反驳 (16:1~17:16)

3 比勒达的答复 (18:1~21)

4 约伯的反驳 (19:1~29)

5 琐法的答复 (20:1~29)

6 约伯的反驳 (21:1~34)

三 第三 轮对话:约伯的罪恶 (22:1~31:40)

1 以利法的回答 (22:1~30)

2 约伯的反驳 (23:1~24:25)

3 比勒达的回答 (25:1~6)

4 约伯的反驳 (26:1~14)

5 约伯为自己的立场所做的 最后申辩(27:1~31:40)

叁 以利户的议论:见识之始(32:1~37:24)

一 以利户入场 (32:1~6上)

二 第1篇议论:神借患难指教人 (32:6下~33:33)

三 第2篇议论:神的公义和约伯 的自以为是(34:1~37)

四 第3篇议论:正直并非无益 (35:1~16)

五 第4篇议论:神的威严伟大和 约伯的无知(36:1~37:24)

肆 耶和华回答约伯:直接启示 (38:1~42:6)

一 神论及约伯的无知 (38:1~40:2)

二 约伯降卑 (40:3~5)

三 神质问约伯为何非议他对世界的公义掌管 (40:6~41:34)

四 约伯承认自己不认识神的道 (42:1~6)

伍散文体尾声:苦尽甘来 (42:7~17)

一 约伯为其三 友祷告 (42:7~9)

二 约伯加倍蒙福 (42:10~17)

作者: 不详

主题:义 人为何受苦

写作日期:不 详

背景

约伯记被 划为旧约中“诗歌智慧书”之一 。它 称为“智慧书”,是因为它探索了关 及全人类的重大问题;称为“诗歌书” 是因为全书基本上是以诗歌形式而著成。然而,这诗歌取材于历史上一 个真实人物 (参结14:14,20)的真实事迹(参 雅5:11)。全书的背景地是“乌斯 地”(1:1)。它后来成为死海东南、北阿拉伯的以东国的领土 (参哀4:21);因此约伯记具有阿拉伯而不是希伯来的历 史背景。

涉及约伯 记的两个重要时期很值得注意:1.约伯自己所处以及书中事件 发生的时期;2.启示成书的时期。许多事实表明约伯本人生活在 亚伯拉罕时代(主前2000年) 或更早。其中最重要的事实如下:1.书中的事件发生之 后他又活了140年(42:16),表明 他的寿命近200岁(亚伯拉罕活了 175岁);2.他的财富是 以他拥有的牲畜数量来衡量的(1:3; 42:12);3.他做全家的祭司如同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 一 样(1:5);4.以族长为首的家 族是基本社会单位,正如亚伯拉罕年代(1:4~5,13); 5.士巴人(1:15)和迦勒底人 (1:17)的侵袭掳掠也符合亚伯拉罕时代的特征;6.一 个常见的对神的敬称shaddai(“全能者”) 被频繁使用(31次); 7.对以色列历史或摩西律法没有任何提及,这都表明事件发生在摩西时代以前 (主前1500年)。

关于成书 年代有3种主要看法:1.它可能 成书于族长时期(约主前2000年), 也许在紧随事件发生之后由约伯本人写成;2.可能在所罗门年 代或稍后(约主前950~900年), 因为本书的文学体裁和风格类似于那个时期的智慧文学;3.或于 被掳时期(约主前586~538年), 当神的百姓正苦苦寻索他们所遭灾难的因由时所写。匿名的作者若不是约伯本人,也一 定获有 从约伯时期流传下来详细的口头或书面材料,在神的感动和启示下写成了我们所读的这卷书。书 中的某些部分必是出于神的直接启示(如 1:6~2:10)。

目的

约伯记探 索了一 个久远古老的问题:“如果神是公义慈爱的,为什么他会任 凭一 个像约伯这样全然正直的人(1:1,8)受大苦呢?” 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作者揭示了以下一 系列真理:1. 撒但做为神的敌人,获准用苦难来试验一 个公义正直之人的信心是否诚实无伪;然而神的恩典 胜过了苦难,因为即使在忠心信神而仍然徒劳无益的光景下,约伯也因着信而坚定不动摇; 2.神行事大有智谋,远非人所能测透(37:5);因为我们 不能以全能神那博大深远的目光去认识他,所以我们需要他以恩慈显明他自己; 3.真实的信心不是建立在神的祝福、个人的环境或理性的答案之上的,而须植根于神 的亲自启示之上;4.神有时允许撒但用苦难试炼义人,以使他们 的信心和生命更加纯全,正如金子被火炼而更纯净一 样(23:10; 比较彼前1:6~7)。这样的试炼必使神子民加倍谦卑,灵性炉火纯 青(42:1~10);5.尽管神的试验 有时显得又黑暗又冷酷(正如约伯所认为的), 但末后必显明他满心怜悯,大有慈悲(42:7~17;比较雅 5:11)。

综览

约伯记明 显可划分为5部分:1.序言 (1~2章),描述约伯的祸患及其背后的原由; 2.约伯与他的三 友人之间的三 轮对话,探索约伯遭祸的理性解答 (3~31章);3.比约伯及 他的三 友人均年幼的青年以利户的四 篇独白,其中包含了对约伯受苦之意义 (尽管不是原因)的一 些看见 (32~37章);4.神亲自显 现说话,责备了约伯的无知和抱怨,也垂听了约伯蒙启示后的祷告 (38:1~42:6);5.尾声 (42:7~17),记载了约伯苦尽甘来的结局。约伯记全书为诗歌体裁,其中只有 3个片断例外:(1)序言;(2) 32:1~6上;(3)尾声。

第 1章向我们介绍的约伯是一 个公义正直又敬畏神的人(1:1,8), 并且在东方人中为至大(1:3)。突然一 系列的祸患夺走了他的家 产、儿女和健康,他的境况急转直下(1:13~22; 2:7~10)。约伯全然迷惑了,哪知自己已深深地卷入了神与撒但的一 场争战中 (1:6~12;2:1~6)。约伯的三 位友人——以 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前来安慰他,结果却为约伯为何遭祸而与他大大争辩。他们坚持说因为神是 公义的,所以约伯受苦一 定是对他隐而未现之罪的惩罚,并且他的惟一 出路就是悔改。约伯拒绝 了他们这些现成的答案,重申自己的无辜,并且承认他无法明白所发生的一 切 (3~31章)。而以利户却提出另一 种看法,他认为约伯受 苦有着神要熬炼他的救赎大计(32~37章)。

最后,当 神亲自与约伯说话,显明他身为创造主的智慧和权能时,约伯和其他人全都静默无言了。约伯谦 卑懊悔,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卑微(38~41章)。 当约伯为自己与全能者争辩而悔改(40:1~4,8; 42:5~6)并为伤害他甚深的三 个友人祷告(42:8,10) 后,便神蒙拯救脱离了他火炼般的试验,又蒙受了比他从前加倍的祝福 (42:10);并且约伯被神称为有义,因为他议论神“说的 是”(42:7)。约伯后来所蒙的福比他受苦之前更多 (42:12~17)。尽管神并没有以哲理来解释约伯何竟受苦,但读者不难从序言中领悟到 重点所在。

特色

约伯记有 以下7个主要特点:1.北阿拉伯 人约伯是一 位公义又敬畏神的非以色列人,也许活在立约而生的以色列家之先 (1:1);2.这卷书是论及苦难之谜最深奥的著作。它是 一 部戏剧性的诗歌,其中既有牵动肺腑的悲怆,又有激动人心充满睿智的对话; 3.它是凡受试炼之圣徒的一 个巨大的动力:当撒但企图摧毁圣徒的信心时,神必试验 并加深这信心。约伯向神坚定赤诚的信心终使神的旨意胜过了撒但的计谋 (比较雅5:11);4.它对 神、人、创造、撒但、罪、义、受苦、公义、悔改及信心等重大问题的属灵启示都有着不可估价的贡 献;5.这卷书大部分的篇幅记录了约伯的朋友从神学理论上对 他受苦的错误评估。也许这样反复多次提到他们的错误观念是因为它反映了神子民所共有但需 纠正的一 种思想;6.义人的“控告 者”撒但在约伯记中比在其它任何旧约书卷中都更具体地被揭露 出来。旧约中共19次提及撒但之名,其中 14次出现在约伯记中;7.约伯记清清楚楚地证明了一 条属灵原则:信徒不是因知识,而是因神的启示得以改变(42:5~6)。

新约圣经中的应验

约伯所称 的救赎主(19:25~27),他所盼望的中保 (9:32~33),以及他心灵最深处那些问题的答案,他一 切需要的满足都在耶稣基督里应 验了。身为神所立的救赎者、中保、智慧、医治者、光和生命,基督却完全与人同等,忍受了各样的 苦难(比较来4:15~16;5:8)。 关于基督要来的属灵预言在19:25~27中最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新约中有两处明显地提到约伯记:1.做为引语 (5:13在林前3:19中引用); 2.做为举例提到约伯在患难中恒心忍耐及主向他大显恩慈的结局 (雅5:11)。约伯记生动地证明了新约中的一 条真理:信 徒遭逼迫或经受其它火炼般的苦难时,应当信心坚固并不断把自己交托给那按公义审判的主, 正如耶稣自己受苦时所行的一 样(比较彼前 2:23)。与彼得前书5:8~9中的描述相辅相成,约伯记 1:6~2:10永远都是对我们的仇敌撒但最淋漓尽致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