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
篇名(1:1) 壹 引言:人生的虚空 (1:2~11) 贰 以个人经历为例,讲述以自我为中心 的人生何等虚空(1:12~2:26) 一 人的智慧及哲理的无益 (1:12~18) 二 享乐和财富的虚空 (2:1~11) 三 丰功伟绩的虚幻 (2:12~17) 四 劳碌的虚空 (2:18~23) 五 结语:真喜乐惟从神来 (2:24~26) 叁 对人生经历的种种反思 (3:1~11:6) 一 对受造秩序的透视 (3:1~22) 1 万事万物的定时 (3:1~8) 2 受造万物的美好 (3:9~14) 3 神是万物的审判官 (3:15~22) 二 人生虚空经历重重(4:1~16) 1 受欺压 (4:1~3) 2 劳苦争竞 (4:4~6) 3 孤单无友 (4:7~12) 4 拒不听劝 (4:13~16) 三 告戒读者 (5:1~6:12) 1 关于就近神 (5:1~7) 2 关于积攒财富 (5:8~20) 3 关于生与死 (6:1~12) 四 智慧箴言汇集 (7:1~8:1) 五 有关公正的诸事宜 (8:2~9:12) 1 顺从君王 (8:2~8) 2 犯罪与刑罚 (8:9~13) 3 对真公义的困惑 (8:14~17) 4 人终必受审 (9:1~6) 5 信心为良方 (9:7~12) 六 智慧箴言汇集续编 (9:13~11:6) 肆篇末劝勉 (11:7~12:14) 一 你当在年轻时快乐 (11:7~10) 二 趁年轻时当记念神 (12:1~8) 三 要持定一 本书 (12:9~12) 四 要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 (12:13~14) 作者:所 罗门 主题:远 离神的人生尽都虚空 写作日期:约 主前935年 背景 希伯来文旧约圣经中本卷书名为qoheleth(从 希伯来文qahal衍生而来,意为“ 招聚”);它的字面意思是“ 一 个招聚众人并训以言辞的人”。这词在书中出现 了7次(1:1,2,12;7:27; 12:8~10),译为“传道者”。 希腊文七 十士译本中把此词译为ekklesiastes,英文书名 Ecclesiastes(传道书)就由此而生。因此,整卷书 就是由一 位家喻户晓的演说者所传讲的一 系列教诲。 人们一 般都确信这卷书的作者为所罗门,尽管他没有像在箴言 (如箴1:1;10:1;25:1) 及雅歌(比较歌 1:1)中那样明确署名,但本书中几处经节都可证明他的作者身份。 1.作者自称为在耶路撒冷做王的大卫的儿子(1:1,2); 2.他称自己为神的百姓最有智慧的君王(1:16), 并作过许多箴言(12:9);3. 他的王国以物产丰富、繁荣昌盛而著称(2:4~9)。这些情形 均符合圣经中对所罗门王的描写(比较王上 2:9;3:12;4:29~34;5:12;10:1~8)。 并且我们知道,所罗门曾偶尔招聚以色列众人并教导他们(如 王上8:1)。犹太传统上也承认所罗门为本书的作者。不过, 传道书中没有明确署名(如同他作的另两卷书), 也可能暗示着是其他人把这本书收编成册的。所以,最好把本书看做所罗门作手稿,但可能 由后人整理编写成现在我们读到的这卷书,与部分箴言书的编录方式类似 (比较箴25:1)。 照着礼仪庆典的需要,传道书被收入希伯来文圣经第三 部分 “圣集”(Hagiographa)的五 卷书之一 。每卷书要分 别在一 年一 度的犹太节期上宣读,传道书例定在住棚节宣读。 目的 照犹太传统说法,所罗门在年轻时作雅歌,中年时作箴言,而晚年才写了 传道书。所罗门渐渐灵性败落,拜偶像,自我放纵,最后渐渐地醒悟到享乐和物欲满足并不 能带来幸福。传道书以自嘲的口吻,反思了人偏离神和他的话而追求享乐的虚空无益。他饱 享了财富、权柄、尊荣、美名和肉体之乐——丰丰富富、一 无所 缺,末后却只落得虚空和失望的结局:“虚空的虚空,虚空的 虚空,凡事都是虚空”(1:2)。他著传道书的首要目的很可能 是希望在离世之前,把自己的懊悔和亲身见证与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分享,以做前车之鉴。 他为后人敲响了永世的警钟——若想借积攒财富、追逐名利来 实现生命的价值,只会落得完全的虚空。虽然年轻人应当快乐享受青春 (11:9~10),更重要的却是自己委身于创造之主(12:1), 坚定地敬畏神并谨守他的诫命(12:13~14);这是引向丰盛 生命的惟一 途径。 综览 对传道书的内容较难做系统分析,要列出一 个概括各章节的大纲也几乎 不可能。从某种角度看,传道书就像是从一 位哲人在晚年灰暗失望的岁月所写的日记中摘 录的一 些片断。他开篇就反复强调一 个主题,就是人生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1:1~11)。全书主要内容的第1部分完全是自传性 的叙述;所罗门着重描述了他极度自我中心的辉煌生活,丰裕、快乐和成就 (1:12~2:23),他由此寻得的快乐最终却只带给他失望和虚空。书的主体是一 系列 零散的思想片断,强调了不以神为中心的人生是何等虚空无益又复杂矛盾。 “日光之下”(此词在书中出现 29次)的生活是通过没有得救之人的眼目所看到的 生活,其间充满的是不平、多变、莫测和不公。只有当所罗门仰望“ 日光之上”的神时,他才找到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寻 欢作乐既肤浅又愚昧;青春短暂,光阴似箭,怎经得起空耗虚度!人生变幻莫测,只有死亡等 在尽头,这使得所罗门对神的旨意和做为有些嘲讽不恭。全篇末了劝勉青年人要趁年轻记 念神,以免老来痛悔,将来为虚度的人生而羞于向神交省 特色 传道书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 1.这卷书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作者在头10章中频 繁地使用人称代词“我”; 2.作者以浓重的悲观色彩,描绘出远离神的人生的变幻莫测和虚空 (“虚空”一 次出现了37 次);并且他嘲讽地道出了人生的种种矛盾和困惑 (如参2:23与2:24; 8:12与8:13;7:3 与8:15);3.所罗门一 切劝 诲的总意在书末最后两节才表达出来:“敬畏神,谨守他的 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12:13~14); 4.这卷书的文学风格没有连贯性,它的措辞和句法属于希伯来文旧约圣经中最难 解释的部分,并且它也不符合任何时代的希伯来文学特征;5. 它包含了圣经中对人渐渐衰老的情形最生动形象的比喻 (12:2~7)。 新约圣经中的应验 虽然传道书中似乎只有一 节经文在新约中被引用 (7:20被引用在罗3:10,讲述罪的普世性), 但新约中多处经节都蕴含着传道书的精神:传3:17;11:9;12:14;反 映在太16:27;罗2:6~8;林后 5:10;帖后1:6~7;传5:15 反映在提前6:7。作者关于在世间追逐财富的虚幻 无益的论述在耶稣的教训中也反复出现:1.不要在地上积 攒财宝(太6:19~21,24); 2.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何等无益(太 16:26)。传道书的主题——远离神的人生虚空无益,为 新约恩典的信息埋下了伏笔:惟有神才能赐我们喜乐、拯救和永生(比 较约10:10;罗 6:23)。 从许多方面,这卷书都从反面对新约的启示铺设了道路。它反复提及人生 的虚空和死亡的必然,预备了读者们转向神寻求生死和审判的答案—— 惟靠耶稣基督才有永生。因为旧约中最有智慧的人尽力追求自我欢娱、积攒财富和 知识,也未能得出对人生种种疑难的满意答案。因此,我们必须从新约所说的 “比所罗门更大”的(太 12:42)那一 位中寻找答案,他就是耶稣基督,因为“ 所积蓄的一 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 2:3)。